据介绍,分布式光伏运维不仅仅是清洗太阳能电池板,还须定期检查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等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温度异常、外观锈蚀、损坏,检查电器电气和机械连接,是否安全、未受损等。
除了政策设计上的考验外,对微电网盈利能力的考验还包括,从表面上看,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盈利能力最强的,但其有许多不可忽略的优势因素,一是范围够大,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二是电价成本低,西部水电以及煤电的上网价格基本在两三角钱,但销售价格最低的居民用电价格也在五角钱,更不用提供商业用电价格了。这种低成本的电价是微网所不具备的。
二是验证小范围的电力输配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前景。电源项目上,包括500MW的光伏、60MW的风电以及天然气热电联产125MW;储能方面,则包括400MW的抽水蓄能、60MW电池储能以及126MW热储能,与之相对应的负荷为470MW。上述通知还规定,当新能源微电网与外部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的电力交易无法满足平衡需要时,其可以与当地电网展开电力交易,购电价格则以当地煤电标杆电价加相应的电网输配电价构成,而售电价格则只能是以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此外,其他需要验证的问题还包括,在微电网这种仍然处于小范围的垄断业态下,作为电源的光伏、风电发电方、微电网运营主体、微电网内的电力用户,能否很好的协调各自的利益分歧。就上述项目来看,在电源方面,基本上既有单独以一种新能源为主的,或者光伏,或者风电;也有混合多种新能源的。
在投资额上,位于山西太原西山生态产业区新能源示范园区的微网项目,无疑是最惹眼的一个,其总投资高达111.9亿元,将有19个微网组成微网群。纵观此次微电网项目,大都配有数量不等的储能容量。所谓的补贴目录,全称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
转手快、利润高、可复制性强在业内人看来,光伏电站的买卖就像搞房地产。2013年《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而2014年《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还是全额上网的选择权交给分布式光伏项目方。成本上,按照每瓦6元的成本计算,其总投资为1.2亿元,初始资金为2400万,企业和政府各出10%则各自前期得拿出1200万元;而从收益上看,以三类地区计算,年有效日照时数1200小时,采用全额上网模式,上网电价为每度电0.98元,则每年所得收入约为2352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包括光伏扶贫在内的各类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补贴缺口。
目前按规定,光伏扶贫项目是不能转手的。资金缺口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以盈利为追求的企业为何青睐光伏扶贫?而地方政府如何吸引企业投资?为什么能源主管部门在后来的规划中,弱化集中式电站角色,强调村级扶贫电站?意料之外的集中式热情2016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乱象:减库存、拿干股那么,这些集中式扶贫电站怎么来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各省村级电站的资金来源均为地方政府组织筹措,集中式电站资金来源则各有不同。12月,《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光伏扶贫部分已不再提集中式电站。业内人士分析,700万元是理想状态,实际操作中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不低。除了企业收购,也有政府回购的可能。
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之时,业内不乏声音担心,专项资金的缺位将难以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但新建集中式扶贫电站,无法避开初始资金问题。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选择新建商业电站,政府也不会优先考虑新项目。河北的集中式扶贫电站就从原来排队等待补贴目录的既有电站中挑选而来。
)知情人士透露,光伏扶贫的初衷之一,正是为了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今后,光伏发电标杆电价暂定每年调整一次。
2016年10月,在下达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的同时,集中式扶贫电站被提出要求:应结合设施农业、林业、渔业、生态保护等建设,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发挥项目综合扶贫效应。2013年,《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布,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光伏补贴模式,光伏进入了全电量的度电补贴时代。
对集中式电站而言,光伏扶贫的车已越来越难上。但在业内看来,企业收购仍存在可操作的空间。218万千瓦的村级电站帮扶贫困户数达43.1万户,而298万千瓦的集中式电站帮扶贫困户数为12.5万户。后来,有声音指责电网企业并网落后于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未能确保配套电网工程与项目同时投入运行,却忽略了一种可能:一些电站早在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之前,便已建成。《意见》要求应因地制宜确定光伏扶贫模式,其中中东部土地资源缺乏地区,可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含户用);西部和中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建设适度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除河北外,其他13个省份明确,集中式扶贫电站项目占总投资20%的资本金中,政府与企业各出资一定比例,股比或均分或以企业控股。
但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名单却打消这类顾虑,名单上集中式电站规模超过村级电站。全部规模扶贫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与村级电站相比,集中式电站在扶贫上力度显得不足。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等环保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发展基金予以补贴。
前者按照扶贫电站与商业电站1:2.5比例建设扶贫工程。后者则按1万千瓦扶贫电站解决扶贫人口400人的标准为主,企业投资建设光伏扶贫电站。
只是,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名单中,集中式电站规模却超过村级电站,《意见》中的因地制宜在实际操作中变成因量制宜。土地、环评、补贴,三者搞定,电站就可以转手了。从《意见》的鼓励力度上看,集中式电站并非其意中人。相比之下,光伏扶贫项目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制度,且优先等级在原则上要高于一般电站。
村级光伏电站的贷款部分可由省扶贫资金给予贴息,而集中式电站采用的是PPP模式,项目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共同筹措资本金,其余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2016年10月17日,第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扶贫项目下达,总规模516万千瓦,其中,村级电站218万千瓦,集中式电站298万千瓦。
14个省份中,山西、山东、湖北、山西、云南集中式电站规模均为村级电站的两倍以上。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2017年光伏补贴标准,规定:2017年以前备案并纳入以前年份财政补贴规模管理的光伏法定项目,但于2017年6月30日以前仍未投运的,执行2017年标杆上网电价。
光伏扶贫项目开发协议规定,项目应具有投资企业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地方政府认可的)签订的光伏扶贫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其中明确双方资本金出资比例和资金来源,投资企业应具备长期投资经营管理项目的能力,经营期25年内不得变更,保障扶贫效益达到20年内每年每户3000元。政府出资问题是审查中常见的问题。
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721万千瓦,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8463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7188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1275万千瓦。按照《意见》,电网企业应按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制度,优先将光伏扶贫项目的补贴需求列入年度计划,电网企业优先确保光伏扶贫项目按月足额结算电费和领取国家补贴资金。与集中式电站相对的分布式能源,位于用户附近,靠近负荷端,适用于10kv及以下接入,对电网要求低。一些地方政府没钱,想拿干股,那么会与企业协商,会用其他利益交换。
集中式扶贫难再兴2017年4月2日,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峰会光伏扶贫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许健民副司长表示,2017年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将不设规模上限,以100300KW规模的村级光伏电站作为主要建设方式。《意见》指出,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补贴政策促使光伏电站增长迅猛,然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状态,更多光伏电站排队等候进入补贴目录。以20兆瓦的集中式电站为例,每25千瓦对应一位扶贫对象,其帮扶户数为800户。
(单位:元/千瓦时,西藏自治区标杆上网电价定为1元/千瓦时。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已从最初的0.1分/千瓦调整为1.9分/千瓦,但仍无法满足补贴需求。